当前位置: 四川焦点网首页 > 资讯 > 正文

破译传统与流量的共生密码:怡传播文化IP传播新范式

破译传统与流量的共生密码:怡传播文化IP传播新范式

——从东门市井到中医药IP,解码文化传播的"共情逻辑"

引言:当文化IP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

在流量碎片化的时代,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传播,往往根植于文化的母体。

当大多数传播公司还在追逐流量红利时,怡传播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他们坚信,真正有价值的传播不在于制造多少声量,而在于能否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传播的本质不是填鸭式的信息灌输,而是搭建文化与受众之间的情感桥梁。"怡传播创始人米可怡的这句话,道出了怡传播的核心追求。这种对内容温度的执着,让怡传播在文化IP打造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方法论。

ef4fd6246a9cf9d4b473d4c9887581a

2022年末,成都东门市井商业街区——这个曾依赖自然流量的老成都地标,在怡传播的策划下,以一场“来市井灯会,奔现老成都”的龙年春节活动,实现12天冲上抖音同城热搜TOP10、全域曝光600W+、春节客流20W+的爆发式增长

而另一个案例中,怡传播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团委副书记闫译兮打造的中医药文化IP,则让传统文化内容以年轻化的叙事登上多平台热榜。

而这一切,都源于怡传播对文化IP的独特理解:"真正的文化传播,不是复刻历史,而是激活记忆。"

一、内容炼金术:把文化基因转化为共情密码

在怡传播的案例库里,东门市井项目被标记为"UGC+PGC+BGC"的经典融合案例。

"我们拒绝做文化的搬运工。"米总解释道。预热期,团队没有直接宣传灯会,而是先发起#你记忆中的老成都#话题征集。当那些褪色的老成都照片在社交媒体流传,引起老成都人记忆,激发用户内心共鸣感这就是UGC的力量,它让文化传播有了人的体温。"

与此同时,PGC内容悄然展开。怡传播邀请非遗传承人复原李劼人《死水微澜》中描述的兔儿灯,并拍摄制作全过程。这些专业内容不仅被成都博物馆收录,更成为灯会的价值背书。而BGC的精准发力,则体现在对"老成都年味"的极致还原,复刻多个老成都的旧俗,这个细节最终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亮点。

"三类内容的组合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米总在内部培训时强调,"UGC负责点燃情绪,PGC构建信任,BGC完成转化,这是一个完整的共情链条。"

20871e9dbdfc37f013fae6c39d117ee

二、破壁之道:当中医遇见新媒体

如果说东门市井项目展现了怡传播对集体记忆的把握,那么中医药IP的打造则体现了其对文化破圈的独到见解。

初见闫译兮时,团队就被她的双重身份吸引: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团委副书记,同时是拥有8年资历的腾讯文学签约作家。"这哪里是跨界?这明明是两个时空的对话!"

怡传播没有选择常规的"中医科普"路线,而是大围绕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中药材辨识、社交活动参与等方面展开,以提高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展现其专业形象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建立自己在中医药文化科普领域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b0b6f0d0c0f172a89a03342f59050fe

三、温度计量:怡传播的内容准则

在怡传播的办公室墙上,挂着这样一段话:

"创造有趣与美探索生活价值传播人性温暖"

当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风险,怡传播用创新的表达方式为它们找到了通往当代观众心灵的路径。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更深层次的传承——让文化在保持本真的同时,获得新的生命力。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无]